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://pf.39.net/bdfyy
“黄芩根可入药,茎叶可制茶,黄芩茶源于‘神农尝百草’,现如今是我们老百姓致富增收的‘黄金’茶。”提起自己的宝贝,张永新滔滔不绝。他是山西腾达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掌舵人。
张永新祖辈就有制作黄芩茶的手艺,作为新一代的制茶工艺传承人,张永新并没有想过他的人生会和黄芩茶密不可分,从年涉足制茶业后,一做就是12年。
上董峰村位于高平西部林区,气候土壤条件独特,山林资源丰富,特别适合中药材生长,仅野生中药材就有76种,尤以黄芩居多。年,张永新和妻子乔红梅筹资承包了亩荒地引种黄芩,第一年由于不懂技术,大部分黄芩未能成活;第二年引进优质黄芩种苗,邀请省农科院的专家做技术指导,用了近3年的时间逐步解决了黄芩成活率不高的问题。
种植问题解决了,制茶工艺又成了张永新的心头事儿。“传统方式制成的茶条外形参差不齐,茶汤的色泽、口感都不好,很难拿到市场上去销售。”为此,张永新多次前往南方学习制茶工艺,“土洋结合”后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采茶、鲜叶、杀青、揉捻、炒茶、烘焙、提香等工序,做出的黄芩茶汤色金黄明亮,晶莹清澈,口感爽滑,独具特色。
“过去茶文化是南方的天下,北方的黄芩茶很难打开市场。”忆及初期黄芩茶推广的艰难,乔红梅不无感慨道,“特别是黄芩茶作为药茶,很难被市场接受,我们就一家一家送,请大家品鉴。”经过8年多的市场营销,现在黄芩茶在太原、郑州、北京等地已经有了稳定的市场,也通过多个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了销售渠道,黄芩茶逐渐作为“高平特产”“晋城特产”“山西特产”,被大众认可和接受。
饮水思源,黄芩茶初见效益,张永新就想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。药茶产业本身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,种植期、采摘期劳动力需求较大,昔日“庄稼汉”变茶农,大家一起劳作一起致富,多年未见的热闹景象在上董峰村里上演。
特别是到了每年的5月至10月的采摘期,上董峰村和附近的村民就来到黄芩种植基地,帮着采摘、运输、筛选。“现在靠着这基地,我们每天能挣五六十块钱嘞。”村民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道,“不用出远门就能挣上工资,美着哩,咱村的黄芩茶真是我们的‘黄金’茶。”
“村里现在年龄结构老化,能到外面打工的都外出了。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,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钱,不仅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,也增加了农民收入。”张永新说,他的公司每年仅工资支出就超过20万元,季节性用工需要劳动力60余人,可提供长期就业岗位10余人,人均增收00余元。
凤翅山山环水绕,七庄河林泉秀美,是绝佳的避暑纳凉地。每年七八月间,漫山遍野的黄芩开出连片的紫花,像极了“薰衣草庄园”。看着美如画的景色,张永新的目标更大了,他不仅收集了与茶文化有关的民俗藏品,开辟黄芩茶历史文化展室,还准备筹建黄芩茶体验中心、农家乐及民宿等配套设施,谋划着做强做大黄芩茶,让药茶产业带动乡村振兴。
“今年,黄芩茶被列入山西药茶系列,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,下一步,我计划发展黄芩种植亩,改扩建生产厂房,申请黄芩茶地方食品标准,做精做细黄芩茶产业,将我们高平的神农药茶文化传承下去,打造黄芩茶第一品牌,带领更多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。”谈及未来,张永新信心满满。
来源:山西头条晋城号
编辑:焦艳霞
审核:李娜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