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芩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每天一味中药黄芩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最好手足癣医院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zjft/210630/9125676.html
1、来源

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。

2、相关名

元芩、枯芩、淡芩、淡黄芩、子芩、条芩、片芩、经芩、宿芩、北芩、鼠尾芩、黄金茶、黄文、空肠、内虚、腐肠、印头、妬妇、酒芩、黄芩炭、土金茶根。

3、产地

主产于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、辽宁等省区。

4、采收加工

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和泥沙,晒后撞去粗皮,晒干。

5、性状鉴别

本品呈圆锥形,扭曲,长8~25cm,直径1~3cm。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,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,上部较粗糙,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,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。质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黄色,中心红棕色;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,暗棕色或棕黑色。气微,味苦。栽培品较细长,多有分枝。表面浅黄棕色,外皮紧贴,纵皱纹较细腻。断面黄色或浅黄色,略呈角质样。味微苦。

6、饮片

黄芩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,外表皮黄棕色至棕褐色,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,具有放射状纹理。酒黄芩形如黄芩片,略带焦斑,微具酒香气。

7、性味归经

苦,寒。归肺、胆、胃、大肠经。

8、性能特点

本品苦寒清泄而燥,主入肺与大肠经,兼入胃与肝胆经。作用偏于上焦肺及大肠,善清肺与大肠之火,除上中焦湿热。兼入血分,能凉血而止血,清热而安胎。

9、功效

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

10、妙记

学琴读诗胎教热;学——血——止血;琴——芩——黄芩;读——毒——解毒;诗——湿——燥湿;胎——安胎;热——清热泻火。

11、主治病证

(1)湿温,暑湿,湿热胸闷、黄疸、泻痢、淋痛、疮疹。

(2)热病烦渴,肺热咳喘,少阳寒热,咽痛,目赤,火毒痈肿。

(3)血热吐血、咳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崩漏。

(4)胎热胎动不安。

12、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10g;或入丸散。生用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作用较强,湿热、热毒诸证宜用。炒黄芩苦寒之性略减,胎热胎动不安宜用。酒炒黄芩能上行,清上焦热宜用。炒炭凉血止血力较强,血热出血宜用。传统认为,条芩善清大肠火,枯芩善清肺火。13、使用注意本品苦寒燥泄,能伐生发之气,故脾胃虚寒、食少便溏者忌服。14、药理本品有解热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炎、促进细胞免疫、抗过敏、降血脂、护肝、利胆、利尿、镇静、降血压、抗凝血、抗血栓形成、抗氧化及抗肿瘤等作用。15、故事李时珍26岁时,感冒咳嗽,久咳不止,发热,火燎皮肤,痰每日碗许,口渴多饮,寝食几疲。其父是当时名医李言闻,用柴胡、荆芥、竹沥、麦冬之类均无效,病逐日加剧。家人及邻居认为必死无疑。李言闻查遍医书,偶然发现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治肺病如火燎的论述,恍然大悟,原来烦躁引饮而盛者属气分之热,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气分之火。遂取黄芩片一两,水两盅,煎成一盅,给李时珍服。次日即身热尽退,痰咳皆愈。事后,李时珍颇有感叹:“药中肯綮,如鼓应桴,医中之妙,有如此哉!”据分析,李时珍所患可能是大叶性肺炎、肺脓疡之类,属中医肺热实火之证。因黄芩苦寒,以泻实火除肺热见长,从而挽救了这位大药物学家,才使《本草纲目》能问世,而造福人类。

来源于:中兽医药信息网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